在这1985年的第一季度,就收获了两万多斤蜜。
如果算上马上要向农户收购的蜜,总计的产量,已经接近四万斤。
算是为整个这一年开了一个好头。
这个数据。
汇总到养蜂场的时候。
连王通和方成涛都是一惊。
这才反应过来。
方鸿安为什么要不断的开辟渠道。
并且上报纸、树品牌、与政府配合、与农校合作……
这种产量,如果仅仅是依靠薪县、乃至于是潇南地区的市场。
都很难消化得了。
必须是要走出去。
走向省里、走向全国!
……
在收蜜的同时,养蜂场这边,在方鸿安的部署下。
也从这春天开始,开始正式启动蜂群育种计划。
大山里的野蜂群。
如果无节制的去收。
是迟早有收完的一天。
而况,在合作推广之后,现在进山收蜂的,可不仅仅是养蜂场这边。
很多养殖户也参与了进来。
收野蜂这一块,在丧失了先行的优势之后,效率已经变得非常低。
而同时,三个养蜂场内,目前的养殖规模,已经是达到了五百多箱蜂。
在这种情况下,是完全可以自己进行人工育种分群了。
为了顺利开展育种分群,确保在4月的油菜花大流蜜期到来之前,完成第一期的育种扩群计划。
从柑橘花期到来之前,方鸿安就制定了详细的方案。
育种分群方面,无论是王通还是方成涛,都没有经验。
所以,这一项计划,方鸿安是亲力亲为,自己亲自上阵。
计划的第一步,就是选定好优良的种蜂群。
为此,方鸿安经过一周的仔细筛选。
从三个养蜂场中,各筛选出了事四十箱蜂规模达到了强蜂群标准的蜂群。
选定好种蜂群,接下来就是在这些种蜂群的蜂箱中,开始培育新王。
蜂群达到强蜂群之后,其实蜂群内部,本身也有立新王趋势。
如果放任不管,随着柑橘花蜜的充盈,这一百二十箱蜂中,工蜂也会很自然的建造王台,同时逼迫蜂王产下王虫。
而人工育种,就是将这一趋势,通过人工干预,让他提前。
而人工干预的操作和步骤,其实跟制作蜂王浆有些相像。
不同的是,制取蜂王浆的时候,是成批量的制作王台蜡杯,然后借助工蜂饲喂蜂王的特性,去骗取青年工蜂在蜂王蜡杯里分泌蜂王浆。
而人工育种的时候,每一箱种蜂群中,只放置一个王台蜡杯,王台蜡杯中她也放置一个幼虫,作为王虫。
放置好之后,将放了王虫的活框,放置到蜂箱的最左侧。
而同时,将原蜂群,已经筑建好的巢脾,通过调整活框的位置,集中调整至蜂箱的右侧。
左右之间,放好装有巢础,但还没有筑建巢脾的活框。
装有王虫的王台蜡杯在放置进蜂箱后,受到信息素的影响。
工蜂会很快现王台蜡杯和蜡杯中王虫的存在。
然后,大批量的青年工蜂会集中过去,开始饲喂那只选中的王虫。
因为是要培育新王。
所以这个王台蜡杯中的王虫,不用取出。
等到青年工蜂蜂蜜蜂王浆饲喂大概五天之后。
王台蜡杯中的王虫,就会开始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