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询问道。
“回陛下,年初时,您曾命令礼部,总结归纳典章制度,结合大明实际情况,量身制订了一套释奠礼仪。”
朱元璋回想稍许,“对,有这么个事,完成了?”
“陛下,完成不了了啊!”
“新制度的核心是【尊孔、重礼】,现在礼部上上下下都疯了,长孙早朝的时候提出的方式固然很好,但是没有关于【礼】的部分啊!”
“那你当时不问。”
朱雄英不满道。
当时他气势正旺,思维连贯,极大可能根据自身经验来一道灵光一闪的绝妙策略,
现在他处于“醉碳”
状态,
哪里想得清楚!
“下官当时被小人偷袭,敲了脑壳,有些懵,一时间没想起来……”
刘仲质惭愧道。
“你的想法呢?”
面对朱元璋的询问,刘仲质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回陛下,下官不想改。”
刘仲质认同朱雄英驳斥儒学治国理念的例证与结论,
但他毕竟从小接受儒学的熏陶,
全面否定?
他做不到!
朱元璋最拿手的驭下之术,左手--作壁上观;右手--砍头,
出生不好的他,浪费太多时间,导致自己的学习效率很差,
所以很多时候,
身为皇帝想要不露怯,
他只能闭嘴,看着聪明人一遍又一遍的争吵,
等群臣吵出一个结果后,
他再去评判就要简单许多。
现在刘仲质开口反驳,
朱雄英,
应战吧。
接收到朱元璋信号的朱雄英认命般点了点头,制定律法就是这样,牵一而动全身。
“刘大人,容我想想。”
事关重大,刘仲质当然清楚,“好。”
礼,
往大了说,
是古代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是古人精神文明的极致追求。
后世有一种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