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唐、葛、周在句曲,闻王能修王业,复归于周。仍使居位。
未几,迁三官于东衮,民受其惠。
八年,王巡狩东都,因畋猎以讲武。
十年,安集流民,王得姜后之贤助,周、召、方、尹之良臣,更任仲山甫、申伯景。上下相洽,海内向风。
十二年,鲁武公率诸侯来朝,周室赫然中兴。
是时,柱下史萧籀,骊山人,世号史籀,能大篆。
取苍颉形意配合为之,损益古文,加以铦利钩杀,谓之籀文,又能作复篆。
为人明达,颇识天文。王甚爱,出必与俱。
王田于陈仓之野,命籀作猎碣,凡十,大径尺余,高可三尺,其形如鼓,载述所猎之事。
王怠于为政,姜后脱簪珥以谏,王复勤政。
丙申,封弟友于郑伯爵。
壬子,姜戎抗命,王率师亲征,吉甫谏,不听。
王师败绩于千亩。思欲再举,料民于太原。山甫入谏,卒往料之。
于是史籀幡然欲去。
馆外有二客见访,籀揖进视之,皆非凡品,叩姓氏。
老曰:“伯阳父。”
壮曰:“邓真人。”
伯阳曰:“吾二人,史馆旧主人也。观子行色匆匆,当告我无讳。”
籀倾心告曰:“屡观人事,复睹天文,不出二十年,必有变乱。乘未时,先引退摄生耳。”
伯阳曰:“明哲保身,诚为美事。”
谓邓种曰:“汝与之同隐洛南,投公子伦处,必然相留。予于此游戏片时。”
籀见吉甫荐伯阳父代职,籀遂改名冯长,字延寿,言逢此道长,而将事长生也。
种与之辞去。
伯阳复就馆职,往见吉甫回馆。
见一童朱衣散,行歌于市曰:“巾金巾,入天门,呼长精,吸玄泉,鸣天鼓,养丹田。”
伯阳曰:“此长桑公子所歌之辞,得服三星守洞房之道。”
招童何其从来。童遥指市东曰:“吾师所教者。”
伯阳回视,果是此君。
原来桂父南游桂林,复历东南诸胜,改名长桑公子,遍处以药救人。
老君遇匡续谈及,故知其事,邀进馆问之。
长桑曰:“南至邛洲深土,拜见南极赤真人、广寿老人。真人以荧惑小儿在南方作狂,赠我为行童。初入华夏之南,恐以火临火,亢旱多灾,乃于荆蛮接壤处,一夕开九十九井,稍制其威。
复带此童至南海,闻普陀落迦岩潮音洞中有一女真,相传商王时,修道于此,已得神通三味,愿欲普渡世间男女,尝以丹药及甘露水济人。南海人称之曰慈航大士。
因往访之,教我以饮甘露法,复赠我号。言桑能疗疾,凡园中墙下之桑,皆短而可摘。惟山野之桑,不受采折,任其长大,并喻我之无拘束也。”
老君叹曰:“皇人之婆心可嘉也。”
问长桑将何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