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至台下,欲举火焚台。武士出击,断其缨。子路曰:“吾闻君子死不免冠。”
乃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柴也其归乎?由也其死乎?”
未几卫使至,曰:“新君敬献奇味。”
孔子启视,则肉醢,遽命覆之曰:“此仲由之肉也。”
命埋其醢,顾谓弟子曰:“由感雷精而生,故尚刚好勇,亲涉卫难。”
自此每雷鸣,孔子中心恻怛,因感而病。
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手曳杖,逍遥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忧,遂趋入。
孔子曰:“赐,尔来何迟也?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而丘殷人也。畴昔之夜,梦坐莫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
寝疾七日,复梦空中五云腾彩,一人云冠黄服,修髯广颐,长身丰下,拱手曰:“素王功行已完,迎请归位。”
孔子方应曰:“唯。”
忽水涌于庭而寤,叹曰:“予周流列辟,今已老矣。流水更何征乎?夫水遇坎而止,在此日也。”
因召子夏,以《春秋》授之曰:“吾书后有秦厄,子当择人口授以传世。”
孔子遂卒,年七十四岁,时壬戌四月己丑。
哀公以璜玉赐葬于郭之北,泗水为之却流,弟子皆为心丧三年。
惟子贡庐于冢上,手植楷木数枝,取其文理端正也,至六年然后归。
鲁人怀孔子之德,从冢而居者百有余家,因名孔里。
有左丘明者,微眇一目,楚左史倚相之后,博文善记,因《春秋》作传,是为《左传》、《国语》。
公明子皋,往来卫鲁既久,将还复命,至宋见薛瑗诸子疾皆瘥(chai),叹曰:“哉!天之报善也。”
过于影响,瑷拜上千金。皋曰:“可留阴惠于人。”
乃辞。
至蔡,报子路、孔子之终。墨子悲惨数日。复令公上过,往东南观变。
是秋,越复大举伐吴,拜蠡为上将军,以君子六千人,捣其中军,吴大败。
从横山进兵,王孙骆肉袒乞成。蠡曰:“天以吴赐越,敢违天乎?”
忽湖水,城东荡开一角。
蠡曰:“子胥开道也。”
有鯆(pu)?随波而入,越兵从之入城。
夫差奔阳山,曰:“我昔投公孙圣于此,尚有灵响否?”
试呼之,三呼而三应。
越兵追及围之,夫差自杀,越以礼葬于卑犹,流其三子于龙尾山。
勾践抚定吴民,北与诸君会于舒,致贡于周。
时敬王已崩,太子赤立,王命越为东方之伯。
还吴见度人经,以质蠡。蠡作显微神目镜观其字,体大而可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