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此次经筵!不仅是刘老先生,还有朱善、汪睿,这可都曾是被皇爷称呼为“三老贤臣”
的!”
常森介绍道。
相比较别人称呼“陛下、圣上”
,他们这群勋贵子嗣,倒是一直在称呼皇爷。
“可是以前,咱们也去过经筵啊?”
傅忠疑惑问道:
“那就是这次的经筵,和以往不一样呗。马上就是中秋了,我可听说了……”
这时,沐晟悄声道:“咱们征讨吐蕃,已经大胜,魏国公邓愈还有我父亲,马上就要班师回朝。”
“此次这钱庄,也要设立在宁夏、陕州、山西等地!”
闻听此言。
苏闲倒是一愣,这么快就大胜了?
“真的假的?”
勋贵子嗣,对这种消息简直没有丝毫抵抗力,此刻一个个睁大眼睛,兴奋无比。
“当然是真的,这又不是什么秘密,国朝内部应该都知道了,不过还没昭告天下而已。”
“皇爷应该是等什么机会吧。”
一旁的徐膺绪也说道。
朱雄英看着几人讨论,也赶紧确认道:“皇爷爷这几天高兴的不得了,还说要封赏大军呢,不过我没仔细听。”
苏闲倒是现了在大本堂的另一个好处,消息渠道多的令人惊喜。
想来,这两地钱庄,包括在吐蕃试行也快了。
但这非三五年,根本看不到效果,甚至耗费十年也有可能。
他倒是没太在意。
正这么想着的时候。
“你们跟我来!”
方孝孺一身翰林儒士服,面色古板,着重看了苏闲几眼,这才让众孩准备一番。
“待会儿去往文华殿,切不可声张,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今日可不要如同以往,尔等要重礼,就算做不好,也要尽力去做……”
苏闲等人一度点头,然后在方孝孺的领头下,径直前往大本堂。
他们还不知道生了什么事。
倒是苏闲,迎着方孝孺的目光有些无奈,这段时间,这些夫子先生,给他灌输了好多的圣贤之言,甚至已经给自己讲解“四书五经”
。
这晦涩难懂的知识先不说,就说那些大道理,听得苏闲脑袋都疼,而其中最多的就是国朝选仕。
从汉朝的世家,到隋唐的科举,还说科举能大兴,是多少大贤筚路蓝缕,到前宋更有了“东华门唱名者才是好汉”
的举世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