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能那么轻易?”
苏闲摇头,“要进格物院,必须得过这一关的考核。”
“考核?”
方孝孺越听越诧异,“你还准备考试?”
苏闲道:“当然,我们要设立格物院的第一个门学问。”
“我都想好了,此后咱们也将格物院设立几个部门,这第一次招新,当然得找笔杆子成员。顺便也暂定下……力部,专门研究这天地间的力,然后汇总发现,形成书籍。”
“此后考校过后,若是天地真理,便总结下来。此后传递下去,教授学子……”
听着听着,方孝孺只觉得不对劲了,怎么对方还没死心,听这样子,还要扩大到和先贤经义一样,广泛传播?
“苏闲,先把路走好,别想着跑……”
方孝孺叮嘱道。
但苏闲不在意,又是说了几句。
最后,甚至还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写画画,连题目都写好了。
“待会儿我再去内官监,让他们印刷上千份,然后贴往京城各处,到时候,齐聚国子学!”
想到这里,苏闲不禁有些恶趣味了。
西方的文艺复兴还没开始,自己就先把他们的实验成果给窃取了。
以后记录史书上的,不是什么马德堡半球实验,改成大明集贤路半球实验?
自己虽是穿越者,就不借鉴前辈们的诗词了,薅也要薅外面的毛。
“苏闲,那我们定什么日子啊?”
这时,朱雄英似乎想到什么,连忙问道。
“还能是什么日子。”
苏闲嘿嘿一笑,过几天,刚好是个好日子。
咱们趁着这段时间,将这告示发出去,给天下人也出出难题。
也算是给年关过后,这百无聊赖的生活,再增添一丝趣味。
想到这儿。
苏闲直接道:“惊蛰时节,春雷乍动,阳气上升,万物复苏!”
……
与此同时。
朱元璋也半躺着,看着面前的两个消息。
第一道:昔年,老朋友的儿子,终于来京了。
刘涟,三年之期已到。
致仕结束,特回京复命。
“刘伯温,都走了三年了?”
朱元璋呢喃着,目光似乎露出追忆,随着他越发坐稳皇帝宝座,越是觉得过去的生死险情,争夺天下时候的荡气回肠,现在回想起来,就像是一场让人惊心动魄、但又回味无穷的梦!
然而,到了如今,老朋友一个个的离他而去,好久没有这个感觉了。
“是要见见他……这朝廷怕是也要不安分了。”
一边沉吟着,另一边,则是刚才的内侍,新送上来的消息……
朱元璋转头望去,这一下,就眼角满是笑意。
果然,那小子手脚还真是快,嗯,选的日子也不错……
惊蛰时节,格物初动。
二月二,龙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