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甄杰诚还是《让子弹飞》的投资人之一,拿着自己的钱去磨,去精益求精每一个镜头,这是什么行为?是知行合一,是追求纯粹!
是电影艺术的求道者,更是我王某人的知己!于是再看向甄杰诚的目光,客气明显少了许多。
面对甄杰诚关于电影创作方面的提问,王佳卫更是热情回应。
越是讨论,便越是心心相通。
以至于在交流结束后,主动领着甄杰诚介绍给其他评委及戛纳电影节工作人员。
恰如方才甄杰诚与王佳卫的初次会面一样,与戛纳的接触同样有老某子,有陈师兄,有江文,有王晓帅。等等一系列人脉关系力铺垫过。
甄杰诚明明是戛纳的“新人”
,竟是获得了“老面孔”
才有的态度与待遇。
哦对了,还得再加上两个字的前置标签:嫡系!
“屮!我这是成了戛纳太子爷了?”
甄杰诚回到酒店房间后,仍旧讶异不已。
众所周知,三大电影节都讲究个“嫡系”
出身。
甄杰诚本以为人脉关系能有效巩固戛纳对自己的“嫡系”
认证,从而在奖项颁时更加公平,甚至是有所“侧重”
。
但看这架势,恐怕已经不是“侧重”
二字可以形容了,而是优待!
“正常啊!”
“一某递话了,加上王佳卫是评委会zhu席,张紫怡是评委。”
“你小子也算是赶巧了,缺一样都不会是这么个好局面。”
田主任如是解释道。
可甄杰诚明显能听出田主任一开始惊讶的吸气声。
“老师,您的意思是”
“《寄生虫》的质量绝对是够硬的,人性剖析兼顾商业元素,最是符合戛纳的口味。”
田主任的气息越来越重,“杰诚,《寄生虫》应该有很大的把握拿奖!”
“就看拿的是什么奖了!”
“最好是评审团奖或者最佳导演!当然,万一拿到了评委会大奖,那就更好了!”
“老师,金棕榈有可能吗?”
甄杰诚试探着问道。
“屮!你踏马要是拿了金棕榈,老子光着p股去北影大门口转三圈,然后撅着腚爬梯子,亲自给你拉横幅!”
田主任直接爆出粗口,“你小子能不能有点儿脑子?这可是你第一次参赛!”
“就算你没脑子,王佳卫还能没脑子吗?”
“当然,这绝不是因为《寄生虫》的质量不够,而是人情世故!”
“不光咱们国内讲究这个,国外也踏马一样!甭管去哪儿,都得论个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