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树丛,张小既隐隐约约看到不远处草丛间有两个人,他们脱着衣服,看样子像是要下河洗澡……
“这有什么好看的,还没瓶子里的青蛙好玩。”
张小既想说出来,可又想着松涛哥不让说话,就低头逗起来瓶子里的青蛙。
就在这时候,张松涛扒开荆树丛将头探了出去,眼前的一切都清清楚楚:
在茂盛的歪柳树下面,一个年轻的姑娘躺在青青的草丛之间。她把粉色的裙子拧成一条麻花搭在腰间,雪白的肌肤在随风舞动的草丛里若隐若现。一个皮肤稍黑的男人也伏在那里,好像在草丛里寻找着什么……
清风撩弄着柳枝,柳枝凌乱了骄阳,骄阳妩媚起河岸。此时此刻,一切是躁动不安的,一切又是宁静自然的。
幽静空旷的河岸突然传来“啊”
的一声叫喊,吓得张小既浑身一抖,一下子丢掉了手中的罐头瓶。瞬间,瓶子里仅有的一只青蛙跳了出去,逃进了草丛之中……
“青蛙跑啦!松涛哥!青蛙跑啦……”
张小既捡起空空的罐头瓶跳着脚喊了起来。
听到喊声,歪柳树下的男人和姑娘顿时吓得惊慌失措起来,两个人立马侧过去身子穿起了衣服……
“谁在哪里?!”
男人对着荆树丛喊了一声。
“叔叔,是我,我俩在捉青蛙。”
张小既抱着罐头瓶子走了出去。
见到是两个不谙世事的小毛孩子,男人心里也不再慌张,他一边摸着张小既的头,一边说:“我在帮姑姑捉虱子,小孩子回家可不能跟别人说,就是爸爸妈妈也不能说。要是说出来,将来你的个子就长不高,还娶不到新媳妇。”
说罢,男人拉着姑娘便急急慌慌的离开了。
看到两个人沿着河岸走远后,张松涛气愤的用荆树条抽打着草丛,然后对着远去的背影呸了一口,说:“捉虱子,捉虱子,我看就是相好的!”
“我知道啦,松涛哥。刚刚叔叔帮姑姑捉虱子,虱子没捉到,一不小心掐到了姑姑,姑姑疼了才叫喊的。
我就很勇敢,就是贵梁大伯给我屁股上打针,我也不哭不叫。哈哈,那个姑姑还没我坚强呢!”
张小既仰着头神气十足的说。
“你知道个屁!小屁孩,跟你说你又不懂。”
张松涛推着张小既,又说,“哎……走吧,咱俩回去,今天青蛙都让相好的捉虱子弄没了。”
中午时分,张小既回到了家里。他见到妈妈说:“妈妈,明月姐要上学前班了,我也想上学,你给我做个书包吧?”
郑芸站在院中看着稚气未脱的儿子,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想了想才回答说:
“学前班学的字,一年级还会学,不用上!学前班要20块钱,那可得一大袋麦子。等你上一年级,妈妈再给你做书包。”
没等儿子说话,郑芸就走进了厨屋。
张小既呆呆的站那里,心里有点失落,一年级,好像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虽然张小既在家也有其他的小伙伴玩耍,但是他更想去学校里看看明月姐。有了这个想法,他就下定决心要去学校一趟。
这天,张小既早早的起了床,不仅衣服穿的整整齐齐,而且也把手脸洗的干干净净。
吃过早饭,张小既像一个小学生那样,昂首挺胸的向着村子南边的学校走去,一路上阳光明媚风也柔和。
他来到学校大门口,大门口两边有几个杂货摊。他第一次见到这么多花花绿绿的好东西,忍不住心头直痒痒,又奈何兜里没有一毛钱,他只得背起小手看着杂货摊。
过了一会,他看完了杂货摊上的那些好东西,就向卖东西的老人打听学前班的位置。老人指了指操场西边的两间大瓦屋,告诉他那里就是学前班的教室。
张小既一溜烟跑到大瓦屋跟前,然后趴在教室门口,伸着小小的脑袋向里面探去。
教室里有很多个和张小既一般大小的儿童,每个儿童都趴在小板凳上看着老师。那些小板凳各种各样——有方方的,有长长的,还有圆圆的;有绿色的,有蓝色的,还有红色的。
张小既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这么漂亮的小板凳,他已经喜欢上这样的学前班。
噢,对啦,他看见了张明月,还有她那个漂亮的小书包。此时,张明月也看到了他。两个人内心欢喜面带微笑的用眼神相互打着招呼。
此时,教室里的老师注意到在门口探头探脑的张小既,她笑容可掬的走到门口,告诉他可以到教室里听讲。
张小既知道自已没有交学费,自然不能进到屋子里,也就趴在门口开开心心的听了一堂课。
虽然张小既没有听懂老师讲的是什么,但是总觉得学校是那么美好。这之后的日子里,他时不时的就会来到学校。
他会站在各个教室门口,听老师用洪亮的声音讲课,听学生用朗朗的声音读书。
他最熟悉甚至能背出来的要数这一篇课文:小青蛙,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淘气谣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
他蹲在教室外的地上脑袋里满是疑问:小青蛙还会哭吗?小青蛙还会唱歌吗?难道小青蛙也会变成人?怎么自已捉过的小青蛙没有一个是这样的呀?
当然,五岁多的张小既也不敢问一问那些学生,更不敢问一问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