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师徒四人择路蜿蜒西行,走了个把时辰,看见一条南北大道。他们来到大道上,四下里张望;前方,地广人稀路崎岖;南面,目极处,可见点星丘陵;北边,遥远里,隐约能见城池。
唐僧道:“徒儿们,现在日已过午,我们还没用午餐,我见北边不远处有一城池,咱们可到那里化些缘。”
唐僧有意把那城池说成不远,主要是想唤起徒弟们的精神来。
孙悟空师兄弟三人,好似在茫茫沙漠之中看见了灯光,个个来了精神,人人有了力气,沿路向城池走去。直到申时将过,才来到这城池前。但见这城池:城楼雄伟,城楼上虎踞龙盘;城墙高陡,女墙后兵吏把守。城门洞宽阔,两辆马车并排通过绰绰有余;守门兵威武,人人戎装个个腰挎三尺长剑。门洞上的城墙上,镶嵌着“女儿国都”
四个鎏金大字。唐僧看了明白,这便是“女儿国”
了。于是,勒住马,对徒弟们道:“徒儿们,我们到了女儿国,今日就在这里住一宿。待换了通关文牒,明日再启程西去。”
孙悟空师兄弟三人听了,个个欢喜。
唐僧催马来到城门前,就见一位守门官上前问道:“请问长老,从何方来?到何方去?”
唐僧道:“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到西天佛国而去。”
守门官听了,连忙道:“请长老下马。”
原来,守门官早就接到太师令;今日,凡是来京都城的青年男子,都将其接到驿站里。若是骑马的,必须先让他下马——破了女王梦里那男子没下马而西去的魔咒,并禀报太师。刚才这守门官见是一和尚,并未太在意,当听到唐僧说是由“东土大唐而来”
时,重视起来。见他是位青年,又骑着白马,与太师令上所讲如此相同,于是急忙命唐僧下马,要引领他去驿站。
孙悟空听了,却误会了守门官的意思,很是不高兴,跑上前去,对守门官呵斥道:“大胆门官,我师父乃东土大唐国皇帝御弟,别说进你这狗城门,就是进你皇帝的皇城门,也用不得下马。”
孙悟空本来在马的左侧,又矮小,被马一挡,迎上前来询问唐僧的那守门官根本没有看见他,其他的军士也没注意到他。但经他这一嚷嚷,连同其他守门的军士都一起看过来。见这孙悟空,尖嘴猴腮,通体猴毛,就是一只猴子,扮着人的模样,还能说人话,吓得惊慌失措,目瞪口呆。那上来问话的守门官,由于孙悟空就站在他的面前,更是吓得心惊胆战,指着孙悟空,一个劲地:“你、你……”
说不出话来。心想:这不是妖怪猴子精吗?
唐僧见了,赶忙安慰道:“官人莫惊慌,他是我大徒弟孙悟空,不会伤害官人性命……”
唐僧安慰完,守门官兵刚刚有点平静,猪八戒又赶了上来。猪八戒误以为守门官兵不让师父进城,便双手举着钉耙,一个劲地咋呼到:“谁不让俺师父进城?俺钉他三百个窟窿。”
守门的官兵,还有要进出城的人们看到这猪八戒:猪头、猪脸、猪耳朵,还有一副大肚子,站着似人样,如果四蹄着地爬着走,那就是一头大家猪。手里还举着一个大钉耙,说着人语,简直就是个大妖怪——猪精。人们更是惊恐。直吓得人人惊慌失措,个个魂飞魄散。
孙悟空、猪八戒这副模样能不吓人?世间人们都相传,妖精就是扮人样,专门吃人肉、喝人血、害人命的。因此,谁家里要是有小孩哭闹不听话,大人就吓唬他说“妖精来了”
。吓得小孩立马就止住哭,不闹了。世人怕妖精,这个笑话就是最好的例证。
唐僧见猪八戒要呈凶,忙喝止道:“八戒,休得无礼,快快住手。”
猪八戒收了钉耙拄在地上,站在那里气的直哼哼。
唐僧对守门官兵道:“官人莫怕,这是我的二徒弟猪八戒。”
守门官兵还有那些老百姓,心里不住地打鼓:这是些什么人呀?这和尚怎么带了些这样的徒弟?
守门官也不敢再强求唐僧下马,只得对唐僧道:“长老,我国太师有令。请跟我来,我带你们到驿站里歇息。”
又吩咐一守门兵道:“张值班,你快快去金殿禀报太师。”
守门兵张值班领令,飞一般向城里跑去。
守门官前面带路,引领唐僧师徒径直去驿站。
唐僧师徒四人缓缓前行,的确他们也走不快了。日已过申时,师徒四人还没进午餐,又加之连日来的饥饿,师兄弟三人,尤其是猪八戒,确实走不动了。若不是听得说去驿站,吃饭有盼头,他真要躺在地上,一步也不想走了。就这样,懒洋洋地移步,慢吞吞地前行。
唐僧坐于马上,观察着这座京城:进来城门,是一条直南正北大道。道路宽阔,青砖铺路,青石为牙。路两旁尽植杨柳,十分整齐。两边的街巷与大路成垂直之状,很是规整。民房虽然有高矮,式样也不尽相同,但也算错落有致。更奇的是,大路两旁与街巷的民房大门两侧,都栽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那花草,有的花开点点,有的成簇成串。这真是:路边杨柳依依,巷里鲜花朵朵。依依杨柳随风摆,朵朵鲜花吐芳香。真可谓:女儿国,风调雨顺,粮草满仓,百姓富足,万民安居乐业;京都城,春意盎然,百花争艳,社稷安泰,国家昌盛富强。
唐僧心想:大唐长安城虽是繁华之极,可也没有这种养花植草式样。不禁啧啧称赞:“真是人间天堂啊!何等明君、圣君,才能治理成这般?!”
京都城里的百姓,见了唐僧师徒一行,都来围观,不住地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有道唐僧英俊,一表人才的;也有说孙悟空等三人形象奇怪,丑陋不堪的。但是出于害怕,都又躲得远远的,不敢近前。
回头再说女王,在御书房等了一上午,也没有等到任何音讯,下午便早早地来到金正殿。大殿内,除了太师和殿内应事人员,再别无他人。
女王坐在龙椅上,太师立于龙案旁。女王焦躁不安的直等到申时,还是不见白马王子的影子,便笑着对太师道:“太师,现在日已西斜,再过一个时辰,天将黑了,怎么还不见动静?”
太师更是着急,她在女王面前夸下海口,说今日一定有一位英俊青年来京都城。可是,这一日都快过去了,派出去的军士也都布置在各处,就是没有一个回来报信的。“难道解错了?”
太师想,“不会的,这梦里说的清楚,一定会有的。”
太师极力地往好里想。她不甘失败,也不能失败。若是失败了,在女王面前就丢了面子了。她极力地在心里给自己打气。然而,还是禁不住往坏里琢磨。她心里越来越没有了底气。她见女王问,回答道:“陛下莫急,‘好事多磨’,‘往往惊喜就在最后一刻’。请陛下再耐心等一等。”
太师口里虽是这么说,但心里却是着急的很。这春天时节,天黑的较早,再有一个时辰,太阳就落山了。太师的心情就如同天上的太阳,一点点低落。随着太阳慢慢地西沉,希望在渐渐地消减,而失望却又在一点点地增长。太师不免也有些焦躁。
女王见了太师情形,也觉过意不去。心想:不就是一个梦吗?又不是什么大事情,解错了又有什么大不了的?权当一笑话便是。想劝太师不要太认真。刚要开口劝,却听到大殿外,“噔噔噔”
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而来。就见城门守卫张值班,气喘吁吁地跑进殿来,俯身下拜,道:“启、启禀陛下,有、有……”
这张值班由于跑得急,喘不上气来,于是说起话来已是断断续续,结结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