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墨敬仪的子弟们道∶"
我们老师正月初六出,多是走水路,我们这些人都坐的急船。"
虽说墨敬仪没有解决他造的急船稳定问题,但圣人却早早派了船只去接。
在汴京那艘唯一的急船,可没有闲置,各方都在争抢,但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去接墨敬仪了。否则也不会这么快过来。
墨敬仪皱眉∶"
不要废话,我是为什么来的,你们知道。
还能为什么,为蒸汽机
纪彬丝毫不觉得墨敬仪跟他三个子弟有什么不对,大佬就要有大佬的派头。
纪彬也废话,立刻安排这位去协理部,由协理左右中郎介绍进度。谁知道看了半天,这位就说了句∶"
这么粗糙"
这话让协理左右中郎两人立刻羞愧。
再看看刘铁匠打的东西,墨敬仪跟他的子弟们要嫌弃死了。好在刘铁匠年后也不用过来,不然肯定会继续受打击。
他在民间的手艺还算不错,可跟真正的大师,还有高标准的要求,还是很有差距。
而墨敬仪其中一个子弟,冶炼技术就不错,立刻给大家表演什么叫化腐朽为神奇。
但刘铁匠不来,他一点也不难过,反而觉得高兴终于不用过来做事,给多少钱他都不来了协理部的要求也太高,做的他们父子两个头疼。
墨敬仪的出现,表示越来越多的大佬会加入。
墨家人不愧是有真本事的,刚进协理部一两天就有了进展,他完全没有不适应的感觉,直接开始做事,纪彬自然高兴。
现在是正月十四,过了十八之后,66续续就有更多人被急船运过来。
只是急船来第三次的时候,李家主的第二条急船已经做好,直接被汴京那边带走,连多看几眼的时间都没有。
第二艘急船技术更加成熟,度也更稳定,重量稍微有增加。
可以后的船只,估计都跟第二艘看齐,没有大的技术突破,要一直保持这个现状了。
外面还在夸这船有多厉害的时候,他们这里的人已经在想怎么改进。墨敬仪听到纪彬的规划,甚至多看了他几眼。深谋远虑,还有见地,很不错。
而且蒸汽机也是他提出来的,这样的人其实应该搞技术的。
但每次墨敬仪想说这一点,纪彬已经溜走。技术大佬的事,那是技术大佬的,跟他实在没关系。
等到正月二十七,一艘大船停泊在隔壁兴华府,从上面下来了五十多人,从各地征集来的能工巧匠,还有成吨的焦炭,全都准备好。
他们甚至没有在兴华府多停留,而是直接去了海太城。这些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船务司。
他们全都是被圣人从全国各地,又或者朝堂中扒拉出来的技术人才。让他们过来,就一个目的。协助纪彬造出蒸汽机。……
他们全都是被圣人从全国各地,又或者朝堂中扒拉出来的技术人才。让他们过来,就一个目的。协助纪彬造出蒸汽机。
这群人,几乎是整个南军国制造业的智慧结晶,他们手头的技术,是很多人都想象不到的。随便拎出来一个,那就是饱学之人。
无论是算术,格物,都在各自的领域是顶尖人才。算术格物也就是古代的数学物理。
他们后面还有一群译者。
到最后圣人还是把译者,两个传教士,还有古佛国僧人全都扔过来。目的就是一个,翻译书籍。翻译有用的书籍。
文学类留在汴京翰林院,自然有专职的人,还有剩下的传教士,以及僧人子弟,他们翻译这些文学作品。
工科的,都交给他们这些更厉害的。
而且一遍翻译,一遍让大佬们传阅,方便随时学习,随时提出问题。
纪彬看到两个传教士的表情,从他表情看到两个字。无限好文,尽在置江文学城
那就是无语。
折腾他们干什么
当初还不如就在兴华府,不去汴京,短短几个月里,他们刚踏上6地,又坐了十几天的船到帝都,然后再坐二十多天的船回来。
这不是折腾人吗
那带他们去汴京的船长柳卫宏却被留在汴京,说是要跟大臣们讲海外的东西。反而他们又回来了
纪彬看着红传教士跟黑传教士,他们鼻梁高耸,眼睛瞳孔跟南军国百姓不同,黑传教士的头还有点卷,很典型的古欧洲长相,具体什么地方,纪彬也不知道。
古代地名变换比较多,特别是海边的文明,经常被攻占,被夺回,不出意外的话,那边经常生海战。
以大海依托建立的城市,跟海洋还是比较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