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经常和大家说,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就意味着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思想,以及命运轨迹。
我所讲的环境,更多指的是人文环境。
多数人的行为,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多数人的思想,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思想,多数人的信仰,也会影响到我们的信仰。
自己的一念一行,看似为自己在决定,实际上都是由环境来决定的,又或者说是由多数人来决定的,我们只不过是被动的做了一切,却误认为一切都是自己在做主。
就比如你所讲的:“个体的人却无法抽身其中,从某种意义而言,我们只能随波逐流”
。
这句话说的很对,许多时候我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并非自己想这样去做,而是不得已这样去做,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之外,还有我们需要去保护的人,以及我们要履行的责任。
许多事情,都无法完全做到与之分离,而不得不与之融合,不论多么纯洁的心,都难免不被污染,要保持长久的洁净,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一切污染,就犹如神秀所讲的心如明镜,如果不去清理,就会被灰尘遮盖,从而失去智慧。
要想不被污染,就要时时勤拂拭,方能莫使惹尘埃。
人性的本身,并无对错之分,所谓险恶也不过是相对而论。
佛学讲人的五大根本烦恼,分别为“贪、嗔、痴、慢、疑”
,也被称作为五毒。
为何为毒?因为它会使人痛苦,失去快乐,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这五毒,其实就是人性。去除五毒,则会显露佛性。
不论是贪还是嗔恨,又或者是傲慢怀疑愚痴等等,都是为了这个小我,换句话这一切都是我执作怪,因为有了这个我,才有了这一切,贪为了我,嗔恨也是因为我,傲慢还是离不开我。
所以,佛学讲无我。
若能做到无我,则破五毒,灭一切烦恼。
因为一切烦恼,都是建立在我的基础之上的。
就好比,别人的痛苦,自己永远都感受不到,因为与我无关,与我的利益无关,所以我不会觉得痛苦。
无我,无常是根本真理。
无常是痛苦的因,一切痛苦都因变化而生。
好变坏是苦,坏变好其实也是苦,因为这种好无法维持永远,最终依然会变坏,好好坏坏,起起落落,构成种种痛苦。
而这个我,是一切的苦的基础,有我则有一切苦,因为一切苦,都是因为我觉得苦,所以才会苦。
明白无常,践行无我,则破一切烦恼。
不论身处多么污浊的环境之中,也能保持内心清净,不受污染,让佛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
何为佛性?
也就是除去一切贪嗔痴慢疑之后,留下的这颗清净无染的心,就是佛心,佛性。
佛性是人人具足,就好比我们一念的慈悲,就是佛性的展现,但无法长期保持,是因为情绪的无常,缺乏定力,而无智慧,导致忽明忽暗,甚至渐失真心。
这就是,为什么修行,一定要修定,方能生慧。
简单来讲,一切智慧,都是建立在定的基础之上,没有定,则佛性无法长期保持。
但要修定,就必须要持戒,持戒就是自律,唯有自律,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培养慈悲之心。
不杀,不盗,不妄语,不邪淫,做到一二,便能成就一二。
做一切佛事,放生也好,诵经也罢,打坐禅参,还是拜佛乞食,都不过是为了破除五毒,培养定力,增长智慧罢了。
要在五浊恶世,成就一分清净身,并非易事,虽难行但也可行,只要时时勤佛试,就能勿使惹尘埃。
感恩邓老师精彩分析和分享,预知精彩故事,请听明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