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贤听到这话也是一惊,他料到阿江会求娶阿兰,但没想到愿意入赘,在农村,入赘意味着以女方为大,在当时社会愿意的男方非常少。
之前阿江提结亲这话,启贤不答应也不拒绝,一是担心阿江一去不回,阿兰下半生无依无靠,二是不清楚阿江对阿兰的心,这当兵的真要欺负她,也无计可施,怕阿兰受委屈,现在战争结束了,阿江提出入赘,似乎自己的担忧都没有了。
看到启贤没接话,阿曙道:“姐夫,我给阿江打包票,他是个靠得住的,再说了,我官比他大,真要欺负阿兰我绝不放过他。”
启贤听到阿曙这么说,心里放下心来,说:“我也不是老封建,要是阿兰愿意,我没意见。”
阿江急切地问道:“阿兰,好阿兰,你是愿意吧。”
阿兰脸色微红,低声说:“一切但凭父母做主。”
说罢,害羞地跑到厨房去了。
众人见这情形,知道这事算是成了。乾进笑道:“好啊好啊,咱们家这是三喜临门,一是抗战胜利,舅舅平安归来,二是我马上就要有舅娘了(注:当地对舅妈的称呼),三是我马上就要有姐夫啦。”
家里人听到这话,皆笑起来。
饭桌上议定了婚事,启贤夫妇马上找人看日子,为了热闹,两个婚事准备一起办,日子看定了在来年正月初八。日子定了,启贤夫妇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结婚的东西,打被子,置家具,整个冬天似乎都在忙碌中度过,待准备完成后,已经是要过年了。
(五)过年啦
农家有说:“大人望插田,小孩望过年”
,这年过年,是乾进印象中最热闹的一次。
前先年,阿曙在军队里都没回来过年,这年不仅阿曙回来了,还带回了阿红和阿江。连着筹备婚礼,这年过年从腊月就忙起来了,启贤夫妇老早就和乾利打了招呼,年货早早备上,连万鞭(注:指万响鞭炮)都准备了好几个,小鞭(注:小鞭炮,过年客人来迎接客人用或小孩子玩)自是更不用说。整个腊月,都在迎接过年的喜庆里。
打扬尘。腊月十九是皖西县传统打扬尘的日子,打扬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清扫蛛网、清理厨房油垢、锅底烟灰、清洗被褥(注:当地习俗,正月不洗被子)。打扬尘不仅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饱含着人们对辞旧迎新、新年新气象的美好愿望。因着春节后就办婚礼,今年的打扬尘尤其仔细,全家集体出动,屋后的茅草全部清理干净,屋前的芭蕉、桃树、琵琶叶子、残枝也都修理了一翻,屋内上上下下,包括床底下的灰尘都打扫了,家里的桌子、板凳则是早早让人漆成大红色通风备用。
看着打扫一新的屋子,乾进感叹道:“真是人要衣装,屋要新装,这打扫了我都不敢认了。”
阿兰打趣道“我只听过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哪有什么屋要新装,咱们家大公子还真是会编。”
“我哪会编,这不是托了新娘子的福嘛,哈哈”
。
娟子佯怒道:“一个个都嘴上功夫了得,干起活来就是弱的,还不赶紧干活。忙好了,再去你舅舅家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
“儿子谨遵母亲大人命令。”
“这臭小子,赶明儿也得给你说个老婆管管你,不然真是无法无天了。”
杀年猪。杀年猪是年前最热闹的事情之一了,到了腊月,杀猪佬忙的不得了,要杀年终都得提前约好时间,今年乾进家一下杀了两头。
冬日天亮的格外晚,天还没亮,娟子和阿兰就起来烧了两大锅水,启贤、乾进、阿江则配合杀猪佬抓猪脚,杀猪佬手起刀落,年猪一下停止了嚎叫,猪血流进早已准备好的大盆里,又迅送到灶头用来煮血旺。
年猪被送进腰子桶(注:当地杀猪专用,倒入开水,用于去猪毛)里接受开水洗礼,几人趁水热赶紧去毛。待去完毛的年猪台上案板,几人已是汗涔涔,抽了口烟,灌了几口茶后,杀猪佬开始熟练地分割猪肉。
猪头皮、猪头骨分开,猪头皮用盐腌制后小火去毛,辣椒小炒最香;猪头骨当地人称“猪头壳”
,用来炖玉米、薏仁米,仅添加盐,汤就足够醇厚。
猪尾和红烧肉一起炖,吃起来香糯不腻,懂吃的从肉里找猪尾,红烧肉似乎成了配菜。
猪腿则用来做火腿,当地风俗女婿上门要给女方家及女方叔伯家送火腿,娟子拿盐腌好后嘱咐阿曙送给老丈人家。
猪蹄一般用来炖黄豆,除了是道美味外,当地人也用于给产妇下奶。
猪腰、猪肝用于做汤,也可小炒,当地偏方用杜仲包上猪腰放入冰糖炖煮用于缓解腰痛。
撕下的猪板油熬制冷却后呈雪白色,用来炒腌菜饭最香。
杀猪佬案板上的肉处理好后,启贤几个也处理好了猪大肠、小肠,猪大肠腌起来小炒,小肠则可用来灌香肠。
几人一番忙下来,天已大亮,娟子阿兰已准备好了饭菜,被邀请来吃饭的邻居(注:当地风俗,杀年猪时会邀请邻居们吃饭,俗称“吃旺子”
)也6续到了,红烧肉、猪肝汤、猪血旺各类杀猪菜已摆上桌,吃完后已近半上午。
杀猪佬拿了两刀肉后赶赴下一家,乾进一家则接着处理猪肉。
过小年。腊月二十四是皖西县过小年的日子,人们一般选择在小年的上午或者大年的上午上坟山,晚上吃饭前放爆竹“迎祖宗”
,堂轩里点上蜡烛和香,直至摆到正月十五。即使分了家的弟兄们一般在这一天也会聚在一起吃饭,家里有几个兄弟的,大年小年一般轮着在某家吃饭,妯娌们则聚在一起分工准备饭菜。
打豆腐。旧时,家家户户都打豆腐,豆腐不仅是皖西县八大碗中的代表菜,也谐音“多福”
,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愿。
浸泡胀的黄豆用石磨成带水糊状物,带水糊状物倒入豆腐桶,倒入开水冲浆,冲浆后用“包袱”
(注:当地方言,一种老布,类似于纱布)和筲箕滤去豆腐渣,豆腐渣可用来喂猪,穷人家也炒着来吃。虑去渣的浆倒入锅里三煮三开,煮开后放入白糖即是醇香的豆浆,若用扇子在煮开的豆浆上轻轻扇风,就可形成豆皮(注:当地人对油豆皮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