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尼立马豪情万丈表示自己的雄心,“就算没有火器,末将亦会完成皇上的嘱咐。”
李礽在背后翻白眼——历史上,不但没有阻挡住噶尔丹的攻势,反倒是被其击溃。
等阿尔尼退下去之后,康熙道:“你不看好阿尔尼?”
“不够重视敌人。”
李礽靠在椅背上,从盘子里扒拉出一个橘子,在桌子上拨来拨去,“一支队伍能横跨整个蒙古,逼近我们,绝对不会只是因为打了个措手不及。”
就算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到现在绝对不会还是懵的。
“你觉得是为了什么?”
康熙反问道。
“两点吧,一点是武器先进,而另一点就是作战技术厉害。”
李礽道,他随即补上了话里的漏洞,“或者两者都有。”
“你觉得这世上还有比我们大清还要厉害的武器?”
康熙笑着反问道。
“只要略微好一点,配合战术就无敌了。”
李礽道。
“没事,阿尼尔带得可不是什么游兵散将,而是八旗劲旅,战斗力非凡,你大可不必担心。”
康熙笑着道。
李礽……你不说这个,我还不担心,你说这个,我就想奉劝你用绿营兵。
绿营兵是满族入关之后,收编的明朝军队,这些士兵分为驻扎在京城中的五城巡捕营和在各地的京外绿营,将近清朝军队总人数四分之三。
“怎么?不相信?”
康熙问道。
“汗阿玛……”
李礽在心里斟词酌句,想着如何委婉一点,“如今的八旗,已经不是当初入关的八旗。”
或许有一些拔尖的,但打仗不是一个人就能干倒千军万马,十几个人也不行。
康熙素来以满族文化为骄傲,会要求一定层级的官员必须说满语,平常聊天的时候也会用满语,对于满族的祭祀、文化活动都非常的重视。
而八旗制度,是清代的根本制度,丁状战时皆兵,平时皆民,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听到儿子这样评价八旗子弟,康熙心中不悦,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
“八旗子弟出生就站在其他人需要奋斗一辈子才能达到优渥条件,无需努力,就能获得一切,他们还会愿意吃苦吗?”
李礽道,“这样的人上战场,真的能够打赢战争吗?”
若说刚才的康熙是笑容逐渐消失,现在便是脸色逐渐阴沉,他道:“依你看,朕该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