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康熙会如何对待曾经是大清根基的八旗制度呢?
“还缺多少银子?”
康熙问道。
“按照最低标准,恐怕还差四十万两。”
户部尚书拱手道,“且不算后面拨出去的军饷,还有投进兵工场的银两。”
康熙的眉头皱得更紧,因着天灾,今年免赋的地方比去年要多很多,对于税收影响很大,国库恐怕一时半会儿真的捉襟见肘了。
户部尚书顶着皇上的阎王爷一样的眼神,感觉头顶上冷飕飕的,跟有刀子刮过一般。
最终康熙也没有表明自己的决定,容后再议。
户部尚书很清楚,再怎么议,没钱就是没钱,眼下这个难题就交给了皇上,就让皇上去烦恼吧。
“换做是你,怕不是要把这笔钱留给阵亡官兵吧?”
康熙侧头看向儿子。
李礽抿抿唇,眼神无辜又迷茫,这关他什么事儿。
“抚恤是大哥提的,可不是儿臣讨要的。”
李礽道。
要讨论就去找胤褆啊,找自己算什么呢?反正他的小心思康熙都洞悉了,说不说有啥区别呢。
“朕就想问你。”
康熙道。
自打去军营里面待了一阵,保清对这些士兵的感情十分深厚,去问他,说不定他心里一难受,就直接从内务府把这笔钱抠出来了。
“从前的话,我肯定也觉得这笔银子要作阵亡抚恤金……”
李礽道。
“现在呢?”
“现在也这么想……”
李礽笑了,见康熙冷冷地瞥了自己一眼,他举起双手摆了摆,“我不是逗您玩……”
开玩笑,伴君如伴虎,谁会随随便便去扯老虎的胡须呢???
“汗阿玛,如果您有没有想过建设新的八旗制度呢?”
李礽道,手指在桌子上无意识划拉着,声音压得得很低,“比如军功与八旗制度相融合的新制度呢?”
现有的八旗制度也是军功制度,但他们身上的军功已经过时了,来自祖辈功劳的阴萌让他们走到了现在,却是难以继续维系,成为了一种累赘。
在任上给子孙谋个福利,那没啥,毕竟放着现在某某局长某某部长的子孙不也是有这样的优待吗。
不过说本人死了之后这位置留给下一代,那就过分了,万一有更合适的人选呢?
朝廷的供给能力有限,伴随着群体扩大,压力也会逐渐增长,福利降低只是迟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