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夏国相是吴三桂的宠臣加女婿,外臣再亲,哪有女婿亲。
“方相放心,王爷已遣高大节、韩大任领三万主力,经攸县入赣,攻打吉安了。”
();() “等他岳乐打萍乡,我们就从吉安打他袁州,断他后路。”
方光琛担忧的事情,吴三桂麾下诸将早已推演过。
考虑到久守对吴军不利,因此打算利用萍乡,诱敌深入来攻。
因此干脆由夏国相率精锐万余人,驻守萍乡县城。
同时在城外的制高点来龙山、七星台驻扎三营兵卒,架起炮台,互为犄角。
同时夏国相所辖的高大节、韩大任部则趁虚攻打吉安,侧击袁州,阻断岳乐退路。
这是一个有风险的布阵。
如果吴军能守住萍乡,高大节部攻克吉安后再打袁州,岳乐则被堵在萍乡——袁州中间的山道里,连打都不用打,岳乐全军别说吃饭了,想喝口水都难。
如果吴军守不住萍乡,夏、高两部则被高耸的武功山隔阻,互不呼应。
吴国贵对这个布阵还是很有信心的。
因为夏国相除了带着万余精锐防守萍乡外,还有三千倮倮兵。
这三千人,都是从云贵土司那里要来的彝族苗兵,擅长山地作战。
在萍乡那种山地防守战中,有这三千苗兵,可谓如虎添翼。
见吴国贵信誓旦旦,方光琛也只能作罢。
其实,方光琛问的这个问题,是吴世璠提出来的。
吴世璠给吴三桂的书信里提到,萍乡为要害之地,请吴三桂增兵援要。
吴三桂何尝不知萍乡重要,早早就派自己的大女婿布下精兵把守萍乡,对吴世璠的建议不以为然。
但还是对自己的孙子小小年纪,能有如此眼光感到欣慰。
而从方光琛的角度,是站在自己长沙巡抚的角度上出发,毕竟萍乡一丢,自己的长沙巡抚也就做到头了。
至于书信里面说到的“请派兵驻防永新县”
,吴三桂更是觉得吴世璠说的幼稚可笑,只要萍乡守得住,吉安攻得下,后方的永新县,驻不驻防又有什么所谓。
见方光琛颔首称是,吴国贵继续指向地形图上的浙江方向。
“第四个,是由康亲王杰书、贝子傅喇塔统领的浙江军团,主要目标是击退耿精忠派往温州和衢州附近的曾养性、马九玉部,解除耿军对江南的威胁。”
“也就是说,现在清军共有三支军团,是来对付我们的,而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湖南。”
随后又提到南方的广西局势。
原清廷广西提督的马雄、抚蛮将军孙延龄,在吴三桂贴身侍卫出身、宣威将军董重民的调和下,双方已经达成和解。
马雄、郭义从柳州出兵,孙延龄从桂林出兵,联合镇守粤西的祖泽清部,出兵广东,连陷雷州、廉州、德庆、肇庆、电白,兵进逼新会,新会守将赵天元见反清盟军势力庞大,献城投降。
“据报,福建的郑王(郑经)已遣部将刘国轩,从福建出兵,救援潮州的刘进忠。”
“如若潮州被郑王拿下,兵进惠州,则可实现当年李晋王的‘东西并举、会师五羊’的战略啊。
“哈哈哈……”
节堂内一片哄笑。
谁都没有想到,当年李晋王生前孜孜以求的战略部属,居然由吴三桂的反清联盟在此时刻,以这种方式实现了。(作者吐槽:坏人念对了好经。)
听到吴国贵这样清晰地解释了大军的战略布置,方光琛心中也是大定。
随后,问出了吴世璠书信中提出的一个担忧:
“假如郑王拿下潮州、惠州,只剩一个广州的平南藩,还有留下来的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