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同行是冤家。刘二江准备在刘三家门面房办卫生室的事传到了本村医生桑虹玉的耳朵里,他立马就坐卧不安起来。心思:刘二江是省名牌中医药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医学知识可想而知,而自已呢?马尾巴拴豆腐——不能提。
还是在农业集体化时期,刘家庄大队卫生室有俩人,一个老医生,一个年轻人。老医生是公社卫生院从外村调来的,姓田。年轻人就是本村的,负责打针抓药输液之类的事情,后来被调进了县卫生防疫站。此时,大队队长的儿子虹玉初中毕业在生产队里务农,虹玉他爹抓住这个机会,跟大队支书和其他干部们沟通了一下,大队就让虹玉进卫生室补了这个缺。几年后集体化解散,田医生随着时代的潮流辞职回家办起了个体卫生室。这样一来,桑虹玉也就名正言顺地成了村卫生室的医生,让妻子给他当助手。
事实上,桑虹玉在田医生跟前并无学到真本领,只因他觉得其老子是大队响当当的二把手,自已又长得一表人才,故从未把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师放在眼里。而田医生见此徒弟这般傲慢,嘴上不说啥,心里却拿定了主意,在治病这方面只让他学了点皮毛,而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知识并未传授给他。不过,毕竟刘家庄村大人多,又是独门生意,桑虹玉光靠卖西药就挣得盆满钵满,人们背地里都说他卖的药贵,可又没办法,头疼脑热的不至于上医院。就这样,桑虹玉一干就是二十余年。现在,刘二江也要办卫生室,而且选的卫生室地址也极具优势,位于村中心的十字路口,这里是刘家庄村的繁华地带。西北角是村委会,西南角是村里规模最大的超市(原大队供销社,后也成个体),东南角是一家理发店,东北角就是刘三家的那个门面房,而桑虹玉的卫生室虽也在大路边,却距十字路口远了点。桑虹玉想,刘二江一旦在刘三家那儿办起了卫生室,加之他的药想必一定便宜,岂不是抢了他的饭碗,这怎能让他不着急呢?正面阻止吧,没正当理由,影响也不好,多年前十字路口附近先后又开了两家小超市,谁也没干涉过。而听其自然吧,又实在难消气恨。他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一条锦囊妙计终于诞生了。
这天晚饭后,桑虹玉来到了刘三家,彼此简短寒暄后,桑虹玉便奔入主题:“听说桂花家那孩子准备用你前边的房子办卫生室,有这事吧?”
刘三并不隐瞒,况且也隐瞒不了,回答道:“有这事,那天他娘儿俩来我家说了说他们的意思,我想我那房子空闲了这么长时间,我用不上了,也没人问津,就应允给他们了。”
桑虹玉又问“租赁费多少?”
刘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没法提,因街道限制,房子只能盖那么大,租赁费不敢要太多,说出来还丢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