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昭淮回长安後,竟还带来一桩好消息。
在他进谏下,楚衡不仅没有因为西域外敌,而加大对长安的封锁,反而同意了他的提议——建设官方通商街市。
原本,那些以权谋私的长安官员,他们之所以能长久**,也有赖於当地不少百姓,他们的暗中支持。
其实,来自西域的胡人,大多没有恶意,而是和平共处,商贸往来。
楚昭淮一番行动後,那些百姓还担心,西域人会因此被拒之门外,所以他们还有些抵触。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延续数年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两边人民照常往来。
而且,因为少了那些贪官的缘故,他们被徵收的苛捐杂税,大为减少。
朝廷也少了一处,需要源源不断供应「军饷」的无底洞。
就这样,秦王和秦王妃在长安,倒是声名远扬起来。
百姓不关心哪家官员排场大,也不关心谁在外面打了胜仗,那些战争,本就影响不到他们。
但若是有人,能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他们绝对会牢牢记住。
明素簌很好奇,自己没有参与此事,为何能名列其中……
莫不是,她有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或者是,看见街上流民过多,便派人将他们集中管起来,教他们一些手艺各自为生?还是,她见底层长安人,皆目不识丁,便办起公学,无论男女老少,都可来听?
楚昭淮听完,无奈笑道:「你做的这些事,远比我做的事更有价值。怎麽就担不起称赞?」
「这没有可比性吧?」明素簌摇摇头,「商贸往来,两境和平,难道不算价值连城?」
他笑而不语。
明面上确实如此,两者没有可比性。可他做的那些事,没有哪一件,是不怀有私心的,不另有目的。
而她不是,她不看重利益,不计较得失,想做便做了。
——
楚衡登基後,朝堂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他亲近文臣,有意疏远勋贵武将。
但这些,只是行为上一些倾向,没做太过分的事。
有意无意削弱一些兵权,但还在勋贵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反正兵权送归皇家,也不是不能接受。
可他不仅收归兵权,居然还想让文官指挥军队,这就犯了大忌了。
两相较量之下,楚衡退缩了。他复将兵权送回,希望恢复成从前的状况。但覆水难收,此举直接把两边,都得罪了,里外不是人。
後来,楚衡乾脆就和那些人,维持着不咸不淡的君臣关系。
他开始将矛头,指向了自己的兄弟。<="<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