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村霸靠签到系统养夫郎50 > 第91章(第3页)

第91章(第3页)

赵岁岁只能笑着同他们说回家以后考虑一下,不过他方方面面都很听戚长夜的,既然戚长夜没有说加他便也没有加的想法。

家里日收四百个蛋,每日消耗三百六十个,余下的那些攒上几天又能攒出一炉出来,是以铺子里平时只烤四轮,隔三差五攒够了蛋会多开一炉第五轮来,日收益也稳定在了六七两银左右——当然,这六七两银都是毛利,只是去了所有成本余下的利润也依旧是相当可观。

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现在一天就能将这铺子一个月的月租钱给赚回来了。

这还不算那些额外的订单呢。

比如褚掌柜想每日从他们这里订购一批枣糕,放到同福酒楼里面当做点心供客人选择,又比如前些日子步大当家一口气过来买了上百块走,一方面是支持他的生意,另一方面也是当做给镖局兄弟们的福利。

时不时地还有一些其他生意上门,如家里面要办宴席的、如和同福酒楼一样想搞“批”

的。

起初赵岁岁还很是惶恐,不久之前他还是个彻头彻尾的农家哥儿,拿块碎银子都战战兢兢的,突然让他和这些衣着打扮一看就很富贵气派的老爷夫人们谈生意实在是有些难为人了……

好在戚大哥一直站在他的身边,戚大哥似乎一点都不怕这些人,非常淡然地与他们洽谈完了全部事宜,赵岁岁就在一旁学着看着,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戚长夜也毫不吝啬地给他解释,没过多久赵岁岁便熟悉起来,又过上了一段时间也能自己处理一些事情了。

这种时候戚长夜又有些庆幸多亏开了这间枣糕铺子,再大的生意也不过就是一二两银子的事情,若是直接开始批他的那些酱料……几十上百坛子的酱料可不是一个小的数目,岁哥儿根本没时间学习,心理压力只怕也会大上许多。

只是辛苦了杨溪村里的那些母鸡。

戚大伯和渔哥儿也对这份活计格外珍惜,每一日都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的,戚大伯甚至和戚大戚二研究着用木条做了几个盒子出来——一共做了八个木盒,中间用木头隔离出了一个一个的小方块,一个木盒里面共隔出了五十个位置,八个盒子正好四百个空位,里面塞了防磕碰的稻草和草谷空壳,这样有了多少个蛋便一目了然,运输起来的安全性也提升了不少。

戚奶奶甚至专门将家里的板车调给他用,戚大伯早上在村子里面收鸡蛋,晚上推着几大担柴火并着鸡蛋一起往山脚送去,前些日子一不小心连着碰坏了好几个蛋来,把戚大伯心疼的不成样子,最终自己掏钱补了,若非这几日他在戚长夜这儿赚了些铜板怕是连这几个蛋钱都拿不出来,这才生出了打造这几个用来装蛋的木盒子的念头出来。

不止是戚大伯这一房的日子好过了起来,村子里的不少人家的生活条件都肉眼可见地改变了不少。以前他们想卖鸡蛋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光是每日来回的路程就够他们折腾上小半天的时间,现在只要在家里等着就能收到几十个铜板,简直和白捡的铜钱没什么差别。

村子里有不少人家都是十几只鸡起养,一夜过去就能捡出一小篮子鸡蛋出来,一个个儿地脸上俱是满是笑意,连带着这段时间戚大伯出门时都有不少人同他主动打起了招呼——他在这村里活了大半辈子,可从没受过这样热情的招待。

村里人都多多少少地得了些好处呢,戚家的受益就更不用说了,戚长夜明确规定了每日送来的柴火数量,却没说必须要从村子里收,戚家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连带着家里的小孩都跟着上山拾起了柴火,戚奶奶又叫了两个身强力壮又踏实能干的孙子仔仔细细地将拾回来的柴火劈砍成了合适的大小,一日便能赚出来了几十文钱。

至于戚奶奶是怎么做主将铜钱分给这些参与了干活的戚家人的……就不是戚长夜要操心的事情了。

总之,山脚戚家的生意也算是这样顺顺利利地稳定下来了。

待到温度又降了些许,戚长夜也有了新的事情忙活。

说来也巧,戚长夜刚穿过来时去镇上买布的铺子刚好就是他们现在紧挨着的那家布庄,他们也是同布庄的人租的地方。戚长夜本就与布庄小厮的关系不错,赵岁岁也和对方相识,铺子刚开业时戚长夜又给临近的几户都送了些糕点,一来二去地没过几日就混熟了起来。

这日一早,戚长夜就架着牛车过来,从铺子里运了满满一车的新棉花走。这是日前刚从其他州府运送过来的新下的棉花,蓬松柔软最是暖和,戚长夜家里已经备了不少过冬用品,唯独只有棉花这一样因着要等商队运输的缘故迟迟没能准备下来,棉衣棉被制作起来也要用上不短的时间,戚长夜刚刚得到消息就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大车来。

以前家里的衣服被褥都是由岁哥儿一针一线亲手缝的,可这些过冬的御寒衣物戚长夜却不想再让他辛苦折腾了,现如今家里又不是拿不出那些做东西的银钱。隔壁布庄同样有着成衣铺子,这周边的不少绣娘都在那里头上工,只要量过了身形尺寸再多付上一笔工费就能快赶制出来,一来二去能省去了不少事情。

可赵岁岁却不太愿意。

“这些布料都是要由自己画样定版的,一点一点裁剪出来成衣的形状,说不准会大手大脚浪费不少布料……而且是御寒过冬用的衣服,我总怕他们不够尽心。”

再有一个原因也是镇里面的工费实在是太贵太贵了,毕竟做上一件衣服布庄那头要抽上几成,余下的一部分才能做为制衣的工钱到绣娘手里。他家要做的又不止一套,全家三口凑在一起都挤不出一件能够在雪天里面穿的衣服,哪怕每人只做两身用来换洗呢六身也要不少银钱了,就算赵岁岁这段时间已经接触了不少银钱也难免会心疼。

况且六身肯定不够。

赵岁岁自己向来能省则省,但却舍不得委屈了戚长夜,何况戚大哥时常往山里面跑更是要多多准备几身,哪怕已经给他备了皮毛手套护膝护腕等也总觉得还是不够。

像是七八月份的单薄夏衣赵岁岁几个时辰就能从无到有赶出一身,

戚长夜明白了他的意思,想了想:“那交给村里的人来做呢?”

赵岁岁“啊”

了一声。

他刚刚光想着戚长夜想直接在镇上买做好的成衣了,却是忘了可以带到村里面做,村里有着不少手巧的哥儿妇人,如此也能给他们添加一笔收入。

总之无论如何,戚长夜是真的不想看他再在烛光之下眯着眼睛弄这些了。

送到村里面的活计就没有是不出去的,更不用说他的报酬本就不低了,这边戚长夜刚刚透了一些风声出去,那边就有不少哥儿妇人主动找上门来,戚长夜从中挑了几个,又额外雇佣了两个性子沉默寡言的村人来家里干活,算上本就有的戚渔,如今戚家光是每日上门做工的人便已经有了三个。

这两个人做的活计却与戚渔截然不同。

——天气凉了,枣糕铺子也已经步入了正轨,戚长夜逐渐将事情转到赵岁岁手里,自己心心念念了许久的蜡烛生意也终于能开展起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