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穿越汉朝当太子刘据的 > 第23章 景帝之死(第2页)

第23章 景帝之死(第2页)

至于惠帝与两位少帝就更不用说了,吕氏篡权,将皇帝视作傀儡,刘氏皇族被压的抬不起头。

直到刘安起兵靖难杀尽吕氏之后,大汉的皇帝才重新拿回了权力。

尽管如此,汉帝的统治力仍然不够,各地的诸侯虎视眈眈,势力庞大。

这些强大的诸侯王,在七国之乱后被一扫而空。

其余的诸侯虽然幸存了下来,可也已经瑟瑟发抖不敢吱声,哪里还敢忤逆朝廷。

刘安以摄政王的名义总领朝政,不仅如此,他手上还掌控着大汉最为精锐的辽东王。

朝内朝外,所有的行政与军事,没有刘安的点头,谁敢胡来?

此时的他做任何事都要深思熟虑,因为他的每一个决定,都事关大汉帝国的命运走向。

……

刘安站在未央宫的高台上,俯瞰着长安城的万家灯火。

夜风拂过他斑白的鬓角,手中的竹简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各地呈报的政务,刘潜与周亚夫则守在旁边辅佐他处理国政。

自新帝继位以来,刘安每日批阅奏章至深夜,力求在幼帝成年亲政前,为大汉攒下更厚的家底。

虽然内部的危机已经暂时平息了下来,但北方的匈奴依然强大,随时都有可能入侵边境,这才是大汉最大的威胁!

刘安不想把这个麻烦留给后人,他要在自已死前将匈奴带来的威胁彻底铲除,为后人留下一个太平盛世。

但此时不能操之过急,虽然历经文景二帝之后,大汉的国力正在稳定上升,但与匈奴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如今的大汉就像一把不是很锋利的剑,刘安便是这把剑的持剑人。

他要打磨大汉之剑的剑刃,等到剑最为锋利的时候,挥剑将匈奴枭首!

“太公,奏章已按您的批示下发。”

周亚夫躬身呈上竹简,语气微妙,“只是。。。关于吴楚旧地的兵权收缴一事,朝臣们仍有异议。”

七国之乱被平定后,吴王与楚王虽然死了,但他们还留下了庞大而又富饶的封国需要治理。

谁都想得到这些富庶的地盘,朝廷则必须谨慎处理,以防出现下一次诸侯叛乱。

“此事,孤已有决断。”

刘安撕碎竹简,碎屑随风散落在地,“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在吴楚地区任命由朝廷直接管辖的官员。

除此之外,孤还会颁布推恩令,即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亦可继承封地的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周亚夫与刘潜闻言,顿觉毛发悚立。

这所谓的“推恩令”

,名义上是皇恩广布,实则内藏杀机。

朝廷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封给所有子嗣,打破嫡长子独享继承权的传统,这种政策满足了诸侯家族内部非嫡系子弟的利益诉求,会让其成为推恩令的拥护者。

封地被分割为多个小侯国后,每个侯国的规模和实力大幅缩减,诸侯国越分越小,最终彻底丧失对抗中央的能力。

“父亲,这推恩令是阳谋啊!”

刘潜赞叹道:“诸侯如果答应分封,那?势力便会温水煮蛙的渐进削弱,最终名存实亡。

如果诸侯不答应分封,不仅背负道德污名,还可能被其他子嗣联合起来背刺。

这是明摆着朝廷要对付诸侯,诸侯们不仅不能反抗,还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朝廷从他们身上割肉!

这道政策,堪称无解的阳谋啊!”

周亚夫点了点头,心中同样觉得佩服不已,看向太公的眼神愈发敬畏。

这位摄政的辽东王不仅用兵如神,在治理国家上同样有着过人的智慧。

他真不知太公的脑子是怎么长得,居然能想出来推恩令这样的无解阳谋,兵不血刃的就能瓦解诸侯的威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