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彩凤,说起段誉你怎么那么起劲儿,跟婶儿说说,是不是看上小伙子了?”
村里从来不缺八卦。
“婶儿,说什么呢?谁喜欢他啊!”
彩凤嗔怪道。
“哈哈哈,不喜欢?”
刚才问话的人追问道。
“不喜欢,我去卫生室了!”
彩凤脸红红地说。
“哦,那就好办了,刚才我们看见他骑摩托车载新来那个老师去镇上赶集去了,两人还挺般配的!”
另一个人说。
彩凤本来要走,听见这话,又停住了脚步,“你们说段誉带那个老师去镇上了?”
“是呀,那个老师还搂着他的腰,好亲密呢!”
“对呀,看起来也很般配,两个都是大学生,挺合适的!”
人们七嘴八舌地说。
彩凤一听,心里火烧火燎,这个杨晓薇还真是不简单,昨天还说不喜欢段誉,今天就腰都搂上了。
“般配什么,一个老师,一点不知礼义廉耻,和男人搂搂抱抱,怎么教育学生!”
徐彩凤气嘟嘟地说完,走了。
人们看着彩凤的样子,笑了笑,“这个彩凤,说话就是口是心非,喜欢人家又不敢承认!”
“哈哈,年轻人的事,看不懂了!”
人们继续议论着,等着去赶集的车。
不一会儿,赶集的面包车就来了,本是七座的车,插甘蔗似的挤得满满的,每个人膝盖上都抱着一个孩子,大家说说笑笑,赶集去了。
晓薇和段誉来到街子上,平日冷冷清清的街道,今天格外热闹,到处是外面小货车车拉进来的衣服、鞋子、水果、日用品……应有尽有。
晓薇开心地看着热闹的街道,这让她想起了小时候和父母去赶集,也是这样一副场景,可见这个地方落后了外面1o多年。
晓薇虽然来这里一年了,但是她很少在街天来赶街,一来是交通不方便,二来是街天是四天赶一次,也不一定轮到周末,晓薇也没有刻意去记过那哪天赶集。
“热闹吧?”
段誉也异常兴奋,“我觉得这里的街子特别有意思,就像电视里拍的农村题材电视剧里的赶大集。”
晓薇惊讶地看着他,说“你小时候没有赶过吗?”
“没有,感觉从小买东西都是去市,这样在露天下的街子是我来这里才知道的!”
段誉说。
“大城市的公子哥!”
晓薇白了他一眼。
“我每个星期街天都来,买十元三斤的水果,吃一碗5块钱的早点,感受人挤人的感觉!”
段誉指着一个小摊说,“那家小摊的苦荞粑粑最好吃!”
段誉不说晓薇不觉得饿,段誉一说早点,晓薇肚子饿得咕咕叫了,昨天在徐彩凤家,她都不好意思吃,饿着一半。
“你不是要请我吃大餐吗?走啊!”
晓薇仰着头看着他。
“走,管饱管够!”
段誉大手一挥,做出豪迈样。
段誉带着晓薇走进一家米线店,店门口早排起了长队,晓薇从来不知道,一个小乡镇的早点到能这么有生意。
“你先坐一会儿,我去排队!”
段誉说。
“换一家吧,这得排到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