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随着变化而变化,我想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但或者,我们想要的答案已经浮出了水面;没有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心目中所具有的理念就是“中”
,就是从“无”
看到所有的一切,就是“变”
;而也就是像道一样,自始至终,从来都是这样,即使是跌倒、受挫,我们也依然还是会重新站起,回到像“无”
一样的基本点,生涅盘;
因为其本就是“无和空”
的自性也;
因为这本来就是我们骨子里的性能,出厂配置而已。
所以,以“有”
看“无”
根本就是云里雾里,根本看不懂“无”
的一切所作所为;甚至其还会觉得“无”
和他一样;毕竟大家在表面上的外貌特征都大径相同,内心里的想法又能够有多大差距呢。
的确相差无几,但就是这底层思维逻辑中的毫厘之差,体现在宏观的动机和行为上,却是差之千里。
其“有”
是很难从心底里形成像“无”
一般,拥有“去中心化”
的宏观阵型;而也只能是在“有”
的基础上,形成了看似宏观的野心阵型。
但“无”
才懒得管“有”
呢,“无”
只会“以相制相”
,在“有”
有问题时,敲打和纠正“有”
的问题,让“有”
重新安宁下来,像个宝宝样限制进一定范围;
以其所有的遇迹,所促成的人性面都只会在先前的基础上只增不减。但所有事物都具备变成另一种事物的可能;遗憾的是,我们的现实变换太过单一了。
人只有看似宽泛的一条路可以走;所以才会有人想到平行时空,让其在其他的境界中具备了更多变化的可能;只是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它们所生成时的条件与环境等因素,是什么样的原因促成了它;但事实上,万事万物皆可成佛,皆具备各自自性的那种条件;而这也是科学所面临的朝向之一。
以其所有人性的对撞,最终所回归的都将是这个世界最为基础的本质。即“无”
是不会和“有”
生冲突的,“无”
是不会随随便便去动用别人奶酪的;
所以,究竟是谁在导流着我们如“有”
般多变的疯狂浅薄思想,是十里不同风的外界,还是没能参透出一些事情的我们自己;我们要探究、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格物以及更加合理做法;要懂得在不忘记我们自己是谁的情况下,以相制相。
物独确实为有,使我们有更突显的创造力和现、明力;但诚善更能为中,让一切变得更加和谐、长久。
推动世界认知的,从来都是少数人;但是拯救世界、以及拯救世界未来的,却从来都是,要么没人,要么,一群人。
其无为中,让万有也,法自然;
人类、自然环境共同命运体。
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其所讲之事难道不是一回事吗,“道”
便是让万自之有也。
而如果人类还能继续存在,那么其性情也必然决定着未来世界的走向,影响着世界的格局,人性最终极的拷问大概就是这两种理性逻辑了。
任何的工业、商业以及宗教都是有可能带着他们的那种文化,像妲己一样诱导和加工人的头脑,最终的结果可能便会是,知其不好,却已然很难抗拒。
因其从一开始就便是带着“有”
的概念来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