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从空印案开始TXT > 第113章 百工之法可换天时(第4页)

第113章 百工之法可换天时(第4页)

索性看向朱元璋。

“圣上,格物之法,本就是探究天地真理。然后在认知过程中,发现对于我大明百姓有天灾地祸之时,加以防范。”

“对于有用之物,便能改进使用!”

“改进一步,我大明的进步,便是一日十里!”

“改进十步,我大明便是一日百里。此后前进百步,便是千里万里!”

眼看方孝孺还要追着说。

苏闲继续道:“格物本就取自圣人之言中。”

“此先贤圣人早就在使用之中……”

“上古之时,我等炎黄先民,与生食野兽何异?是燧人氏取火,学会了使用火,才能吃上熟食,才能从石器,进到青铜器。”

“此后……随着我们不断学会使用火,到了战国时代,铁器出现,青铜器逐渐退场。到了大汉时期,铁器正式成为主流。”

“先秦之前,帝王处置公务,只会用竹简、可造纸术出现,我们就能用纸张。同样的字,一本书甚至可以托起万卷竹简!”

“百姓耕种土地时,最开始只是使用人力,后来蓄养牛马,铁器普及,铸造铁犁。耕地速度成百倍的上升……”

();()  “如此多的例子在前,百工技艺一直都在步步提升,为何非要在先贤所著的四书五经上,螺狮壳里做道场?”

此刻,随着苏闲的每一句话语响起,方孝孺的脸色就变上一分。

李希颜也是面色阴晴不定。

因为这些,苏闲说的是对的!

而下一刻,苏闲更是字字崩出,犹如金珠落地。

“大好的前路就在脚下,为何你们就是揪着四书五经不放呢?”

“更何况,百工技艺,并不影响天下学子学习先贤经典。”

“只要我大明将格物之学,也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那不仅仅是招收了只会诵读诗书,喊着之乎者也的学子。”

“甚至能让我大明进步一百个阶梯,田亩增产、运输粮草的效率增加、乃至改变天时地利,造福更多百姓,也不在话下!”

“这些……岂不正是我大明需要的人才?”

这一番话,却是连朱元璋都开始深思起来。

“陛下!”

但方孝孺却突然喝道:“苏闲所言的这些,是千百来前贤的结晶,我大明若是将重点放在这些上,岂非浪费太多时间?该出现的到时候自然会出现……”

无来由的,苏闲听到这里忽然有些生气。

“要是这么想,那出现的地方,届时就不是我大明了!”

“先贤发明了火药,现在整个军器监,几十年过去,造出来的火铳,连个弓箭都不如。”

“造出来的火炮,舰船,甚至不如鄱阳湖之战中陈友谅时期,这还是先生你说的!”

苏闲径直看向李希颜。

“为何会如此?”

苏闲先是看向前者,再看向朱元璋。

这一下,朱元璋猛地惊坐而起。

苏闲却喝道:“全是因为匠户、父传子、往后子传父。家里捧着古书,以为读完古书,达到父亲爷爷的本事,就算是一辈子的功成业就!”

“他们从来没想过进步!”

“是他们不想进步吗?是他们就算下大力气研究出来,一辈子,十辈子,只要大明在,一百辈子也是个工匠。不到特殊时候,甚至还不如他爷爷。”

“不去认知世界,不去通晓格物,那给其一百辈子,说不定还像今日一样,捧着古书……喊着先贤经义,还能造福子孙!”

刷!

这蕴含强烈讽刺的话语,却是让李希颜等人,脸色彻底大变。

而苏闲不管不顾,只是道:“可殊不知,先贤从来没想过如此造福子孙!”

“先贤一直想的都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够了!”

方孝孺气的脸红脖子粗。

朱元璋则是表情凝重,不可否认,刚才这一系列上达天时神仙,下达地龙,再到田亩、运输粮草、火、铁器、书籍、乃至到最后的舰船火炮、火铳……

他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畅想。

要知道,别的东西他不在乎,但关于能治理民生,特别是加强武器威力的,他再在乎不过。

要不然,也不会将军器监牢牢的握在手里。

这是他认为,未来能改变战场的真正利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