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叫做天窗效应。
现在。
李由望着周围鸦雀无声的群臣,特别是刚刚那些出言反对“焚书”
政策,以淳于越为首的儒臣。
现在瞠目结舌,呆若木鸡的表情。
显然刚刚自己提出的“焚书坑儒”
的进谏,太过暴力、极端,以至于他们感觉荒唐到简直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现在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着手驳斥自己的言论。
“三川郡守大人这番话。。。。。。是在开玩笑吗?”
片刻,还是淳于越第一个出声说道。
声音颤抖。
“焚书还不够,还要坑杀儒生?不知道那些诸子百家的门生故吏,是如何惹了李大人,现在竟要进谏将他们赶尽杀绝?”
“很难理解吗?”
李由坚持立场,没有任何退缩。
声音冰冷道。
“因为他们不听话,始终不愿意真正归顺、臣服于帝国!”
“在他们的心中,还怀揣着昔日周礼、道义构筑起来的理想国,觉得我大秦是暴君,摧毁了他们的家园。”
“既然他们已经如此敌视、反对我大秦,那我们为何还要在意、考虑他们的看法?难道还任由他们在那里伸着脖子狺狺狂吠吗?”
“坑杀儒生,以及六国原本的那些守旧人士,我们在这咸阳宫内杀得人头滚滚,但是,对外呢?对于那些大秦的百姓而言,他们难道会因为这咸阳宫内的腥风血雨,遭受到半点的影响吗?”
“他们不还是依旧维持着平日正常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在帝国的土地上面勤恳耕耘吗?”
“何况,焚毁六国原本的书籍,也完全可以只焚毁其中关于六国历史、文化记载的书籍,像是那些医术啊、天文地理的书籍啊,对于帝国和社会有用的,完全可以保留下来,只是焚毁那些跟六国原本故国有牵连的书籍典册,这样做难道都还不行吗?”
“这,这,你。。。。。。”
现在,被李由这一连串的诘问,淳于越用手指着李由,胡子都气得有些发抖。
但是支支吾吾的想要出声反驳,却发现李由讲的话没毛病。
是的。
在这咸阳宫内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但是,杀的都是一些饱学之士,一些六国遗民,以及诸子百家中的“刺头”
,对帝国的政策坚持诋毁的那些家伙。
对外,跟帝国内的那些普通老百姓,还真没有任何关系。
别说是杀了十个人,哪怕是一千个人,一万个人,对外面的老百姓而言,都秋毫无犯。
到了最后,淳于越半晌才颓靡的蹦出一句:“反正此举太过血腥、残暴,是将我大秦推向万丈的深渊,要留下千史骂名!”
“就是,焚书也就罢了,哪有还要杀人的?你这样做不是将他们赶尽杀绝吗?哪里有这样狠心的道理!”
“相比较而言,刚刚丞相李斯大人所说的焚书,都比这样的做法要现实的多,最起码人家只焚书不杀人!”
“就是,就是!没想到此后生年纪轻轻,杀戮之心竟如此之重!还是缺少打磨和历练,切不可听从他的‘焚书坑儒’之策!”